DID Wallet 與其應用的探討

Kordan Ou
Nov 20, 2024

--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409130849071943030502

在第九屆台灣區塊鏈愛好者年會中,我很榮幸能與其他三位重量級嘉賓共同參與「DID Wallet and its applications」的討論。與我一同參與討論的包括 TABEI 顧問葉向林、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黃維中、以及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韓昆學。我們聚焦於去中心化身份識別(DID)技術的演變與其在各種應用中的潛力。

去中心化身份識別 (DID) 的進化與應用前景

隨著數位世界的快速發展,身份識別成為數位應用與網際網路服務的關鍵支柱。去中心化身份識別(DID)是一項正在變革數位身份管理的技術,它基於區塊鏈和密碼學的技術基礎,旨在賦予個人更多對自己身份資訊的控制權,並解決傳統身份管理系統所存在的問題。在這次討論中,我們深入探討了 DID 的核心理念、與傳統身份系統的差異,以及它未來可能的應用場景。

我的觀點:DID 的未來發展挑戰與應用潛力

我們公司(KryptoGO)的主要產品聚焦於合規相關的自動化和虛擬資產管理,這與身份和資產密切相關。在 DID 領域,我們常常討論「去中心化身份錢包」(DIW),這個概念將 DID 整合進 DIW 中,進一步提升身份管理的靈活性與安全性。

KryptoGO 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在合規與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加密轉型。我們不僅能幫助企業建立全新的 Web3 去中心化應用(DApp),還能將去中心化身份錢包的能力嵌入到現有的 Web2 應用中,使這些應用能處理 Web3 的交易。此外,我們也在探索 DID 應用的不同形態,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滿足 Web3 轉型的需求。

我認為,DID 與去中心化身份錢包(DIW)的結合,能更好地支持 Web3 的發展。DID 技術將身份資訊和數位資產儲存在同一個錢包中,使用者可以透過單一的工具,安全地管理自己的身份和資產。這樣的架構使得使用者的身份資訊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與整個數位生態緊密相連,不僅提高了身份驗證的效率,也讓數位資產的管理變得更加便利。

去中心化與流動性:DID 的核心優勢

DID 結合了去中心化的理念,與傳統中心化的身份管理系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流動性和自主性。葉向林提到,以新加坡的 SyncPass 為例,這套系統在技術上已經非常完善,實現了 DID 的多項功能,但它依然是中心化的。如果將這樣的身份系統去中心化,將使身份擁有更高的可移動性,這種流動性就像在 Web3 世界中,我們討論的資產的跨鏈自由流通一樣。身份是否能「帶著走」,以及驗證方式的統一性,是 DID 發展中的核心關鍵。

舉例來說,Passkey 技術是一個很好的觀摩對象。Passkey 基於 PKI 技術,雖然這項技術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但直到最近才逐漸普及。Passkey 並非完全去中心化,它採用了半中心化的方式,由 Google 或 Apple 來管理使用者的鑰匙。這樣既保留了去中心化的優勢,也確保了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我認為,這樣的混合模式在現實中更具有可行性,因為它在保證身份自主性的同時,也能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政府角色與標準化的重要性

在討論中,黃維中副所長強調,DID 的未來發展需要面臨一些挑戰,特別是在跨國認證、技術標準統一以及應用普及上。如何確保不同國家之間的 DID 系統能夠互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政府應該更多地扮演標準制定者的角色,而非參與技術的具體實現。這樣可以避免每個機構自行開發各自的 DID 系統,導致標準不統一和資源浪費。政府可以專注於制定標準和框架,讓市場上的技術開發者和企業來參與具體的技術實現,這樣既能保證標準的統一性,也能促進創新。

DID 技術的標準化對其成功至關重要。如果政府能夠把 DID 的規範變成一個普遍的標準,就能讓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參與其中,從而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例如,台灣目前在推動 DID 相關的應用,但如果各個公部門試圖自行開發各自的 DID 系統,將導致標準的碎片化,削弱 DID 的去中心化優勢。政府應該集中力量制定標準,而將實作交給市場,這樣才能真正實現 DID 的潛力。

成功的衡量標準與應用場景

如何衡量 DID 的成功?對於我來說,如果以技術的角度來看,一個基礎設施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有多少人使用它。因此,在台灣的 DID 應用中,我會關注有多少應用程式(App)透過台灣的 DID API 或 SDK 完成驗證。如果我們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成功的標準可能就是交易量和月活使用者數。

以 WordApp 為例,這是一個標準的 DIW 應用,目前已經有一千萬次的下載量和兩百萬的月活使用者,並且遍佈在 160 個國家。它每天的交易比數達到 50 萬筆,這個數字已經非常接近 Ethereum 每日的交易比數(大約 150 萬筆)。這些資料顯示了 DID 技術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潛力,無論是在身份驗證、資產轉移還是領取 UBI 等場景中,DID 都展現了強大的應用價值。

結語

去中心化身份識別(DID)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其核心理念是賦予使用者對身份資訊的自主權,減少對集中式機構的依賴。未來,隨著更多國家和企業的參與,DID 有望在金融、醫療、電信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要真正實現 DID 的潛力,標準的統一與技術的落地仍需剋服許多挑戰。只有透過政府、企業與開發者之間的密切合作,才能將 DID 這一創新技術真正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推動數位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

--

Kordan Ou
Kordan Ou

Written by Kordan Ou

我是 KryptoGO 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一位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和愛好者。我非常熱愛加密金融科技,並一直關注著行業監管的最新發展。如果你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或是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有疑問,歡迎關注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這個迅速發展的領域,了解更多有趣的資訊。更多關於我:https://kordan.me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