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原子組合性 是區塊鏈領域中被廣泛討論的概念,特別是當涉及到跨 Layer 2 (L2) 交易時,如何確保多個操作能夠同時成功或同時失敗,沒有中間狀態,成為了實現無縫跨鏈操作的關鍵。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一概念,同時解釋為什麼現有的標準如 ERC-3770 和 ERC-7683,可以在不進行同步機制的情況下,解決大多數跨鏈操作中的問題。
問題的背景
想像你有資金在 Arbitrum 上,想要在 Base 鏈上購買一個 NFT。傳統上,你需要先將資金從 Arbitrum 轉移到 Base,然後再進行 NFT 購買。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以下問題:在你跨鏈轉移資金的過程中,這個 NFT 被別人買走了。結果,你的資金被卡在 Base 鏈上,你必須手動將資金轉回 Arbitrum,同時還要支付額外的 Gas 費用和跨鏈橋的手續費。
這個問題揭示了跨鏈操作中缺乏原子組合性(atomic composability)的風險。在理想的情況下,資金轉移和 NFT 購買這兩個操作應該要麼同時成功,要麼同時失敗,這樣才能避免資金或資產被卡在中間的情況。
理想解決方案:原子組合性
原子組合性是指允許在不同 L2 之間的多個操作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交易來執行。如果操作中的任何一部分失敗,整個交易會回滾,保證不會出現中間狀態。這類操作的理想情況,可以比喻為「火車和飯店問題」:當你計劃旅行時,你希望同時訂好火車票和飯店。如果你只能確保其中一個成功,那另一個就變得無用,甚至可能因為取消而損失費用。原子組合性確保這些操作要麼同時成功,要麼同時失敗。
技術挑戰
要在 L2 之間實現同步原子組合性並非易事。這需要跨不同 L2 鏈之間即時同步多個狀態。目前,大多數 L2 鏈依賴 Layer 1 (L1) 的訊息傳遞來確保信任和最終性。然而,這個過程本質上是非同步的,無法保證跨鏈之間的即時狀態更新,這使得實現真正的同步原子組合性變得非常困難且複雜。
ERC-3770 和 ERC-7683 的現實應用
在探討同步原子組合性的同時,我們也要理解 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觀點。他認為,同步原子組合性雖然在理論上很有吸引力,但在現實中,採用 ERC-3770 和 ERC-7683 這樣的標準,可以在不進入複雜的同步機制的情況下,解決大多數的跨鏈操作問題,並顯著改善使用者體驗。
ERC-3770:鏈中地址
ERC-3770 的核心理念是將區塊鏈的資訊直接包含在地址中。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地址是0x123…,且這個地址屬於 Arbitrum 鏈,那麼 ERC-3770 標準下,這個地址會顯示為0x123…@Arbitrum。這樣一來,在進行跨鏈操作時,你不僅知道該地址屬於哪條鏈,還能避免將資金誤傳到錯誤的鏈上。這有效地簡化了跨鏈地址管理,減少了使用者操作錯誤的風險。
ERC-7683:跨鏈交換協定
ERC-7683 是一個跨鏈交換協定,它允許你在不同鏈之間自動完成資金轉移。換句話說,如果你在 A 鏈上有資金,想要在 B 鏈上進行操作(例如支付或購買 NFT),ERC-7683 可以幫助你自動完成這些步驟,而不需要手動轉移資金或管理中介。這樣的自動化流程,不僅降低了操作的複雜性,也減少了出錯的機會。
這些標準如何解決問題?
Vitalik 認為,儘管同步原子組合性是理論上的最佳解決方案,但實際上,採用 ERC-3770 和 ERC-7683 這樣的標準,已經可以有效解決大多數跨鏈操作中的問題,特別是 UX 問題。
- 簡化跨鏈地址管理:ERC-3770 讓地址本身包含鏈的資訊,這樣在進行轉帳或跨鏈操作時,不容易發生鏈與地址不對應的錯誤,提升了使用者體驗。
- 自動化跨鏈操作:ERC-7683 幫助在不同鏈之間自動完成資金轉移,降低了手動操作的風險和繁瑣程度,使跨鏈操作更加無縫。
Vitalik 的看法
在他的推文中,Vitalik 強調,當前的跨鏈需求其實並不需要如此複雜的同步機制來實現同步原子組合性。相反,透過廣泛採用 ERC-3770 和 ERC-7683,已經可以解決大多數使用者的需求,提升跨鏈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同步原子組合性確實是一個理想的技術目標,但實現起來非常困難且複雜。與其執著於實現同步原子組合性,不如採用現有的標準來解決實際的 UX 問題。ERC-3770 和 ERC-7683 就是這樣的標準,它們透過簡化跨鏈操作流程和減少出錯風險,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體驗,無需進入複雜的同步機制。
透過這些標準,我們可以在不增加系統複雜性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跨鏈操作的效率和便利性,這也正是 Vitalik 所強調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