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 Playbook?
Playbooks offer a way to transport knowledge based on what’s already been tested and verified. “Do x, and y will happen.”
在《Buy Back Your Time》一書中,Dan Martell 提到 Playbook(流程手冊)的撰寫原則,主要是為了幫助創業者和企業主有效委派工作,減少「時間債」,讓自己專注於高價值的工作。
成功擴展的企業,如 Subway、Starbucks 和 McDonald’s,都有詳細記錄的標準作業流程(SOPs),涵蓋從行銷、銷售、財務管理到人資等各方面。這些 Playbook 能確保所有團隊成員按照已驗證的方法執行任務,使企業能夠快速複製成功經驗並擴展規模。
Playbook 與 SOP 的區別
- SOP(標準作業流程) 是死板的步驟,而 Playbook 應該是靈活、可操作的指南,讓員工能夠適應變化,而不只是機械執行任務。
- Playbook 應該 80% 解決問題,然後根據實際運行狀況進行優化,而非一開始就追求完美。
- 以視覺化為主,使用影片錄製、截圖、簡單清單,比起冗長的文字更能提升學習和執行效率。
- Playbook 需要回答:「誰負責?做什麼?如何衡量?」以確保清晰的執行標準。
Playbook 的四大核心 (4Cs)
撰寫 Playbook 不需要過於繁瑣,核心在於簡潔且可操作性強,透過以下 4Cs 來架構:
Camcorder Method(攝影機方法)
- 直接錄製你執行該任務的過程(建議錄製三次),並在過程中口述說明。
- 影片可放入 Google Docs 或 Trainual 等工具作為 Playbook 的基礎。
- 這樣可以確保你無需花額外時間重複培訓,只需讓新成員觀看影片。
Course(流程步驟)
- 以簡單的步驟列出任務執行方式,確保清晰易懂。
- 例如:「開啟咖啡廳」的 Playbook 可能包含:
- 打卡
- 啟動咖啡機
- 在黑板上寫當日推薦咖啡
- 10 分鐘後開啟 “OPEN” 燈
- 不需要寫到微觀細節,而是確保所有關鍵步驟都被涵蓋。
Cadence(頻率)
- 指出該任務應該何時執行,例如:
- 每日、每週、每月?
- 依情境執行,如 “每次有新員工加入時”。
- 例如,發送財務報表的頻率可能是「每季度一次」。
Checklist(檢查清單)
- 列出完成任務時不可忽略的關鍵步驟。
- 例如,在提交財務報告前的清單可能包含:
- 確認所有交易已記錄
- 檢查格式是否符合標準
- 確保已發送給正確的負責人
- 如果出錯但流程都有遵循,就應該檢查 Playbook 是否需要更新。
如何開始撰寫你的第一本 Playbook?
選擇一個你最想擺脫的繁瑣任務
- 例如:薪資發放、報表整理、產品上架流程。
使用 Camcorder Method 錄製你執行該任務的過程
- 一邊操作,一邊口述你在做什麼。
將影片存入 Google Docs 或其他文件管理系統,並指派團隊成員製作 Playbook
- 讓對方觀察影片並記錄步驟,避免你自己投入太多時間。
審核 Playbook,確保內容完整準確
- 確保 80% 以上的內容在你審核前已經完成。
讓團隊「擁有」Playbook
- 團隊成員應該主動維護與更新 Playbook,而不是 CEO 或管理者獨自制定。
- 當有人問你問題時,不要直接回答,而是讓他去更新 Playbook,以形成「自動迭代」的文化。
以最簡單的方式開始
- 不要嘗試建立完整的 Playbook,而是從 最耗時、最常見的問題 開始。
- 例如,若你總是被問「如何發送報表給客戶」,那麼第一個 Playbook 就應該是「報表發送流程」。
以角色為單位組織
- 針對不同角色(如客服、銷售、行銷)建立對應的 Playbook,確保每個角色都能快速找到相關指引。
讓 Playbook 變成文化的一部分
- 定期回顧和優化 Playbook,並讓新進員工從第一天就開始使用它。
結論
這套 Playbook 原則的核心,是讓企業運營變得 可預測、可複製,並且讓創辦人擺脫日常瑣事,專注於 高價值活動。從現在開始,選擇一個你最想擺脫的重複性任務,運用 Camcorder Method,打造你的第一本 Play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