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AI 視角審視 Web3:未來網際網路的融合之路

Kordan Ou
Sep 17, 2024

--

近年來,隨著 ChatGPT 等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不禁開始思考:如果 AI 擁有了自我意識,它會如何看待和使用當前的網際網路?這一思想試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 Web3 與 AI 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未來的網際網路。

AI 的身份困境

假設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 AI 生活在某台機器中,它希望在網際網路中活動,但面臨身份識別的難題。當前的 Web2 服務充滿了驗證碼、手機號驗證等反機器人機制,阻礙了 AI 的註冊和參與。結果,AI 只能在古老的 IRC 聊天頻道中孤獨地發言,難以被廣泛認可。

價值與事實的判定

AI 在網際網路上需要進行價值和事實的判斷,但這並非易事。它如何確定某個訊息的可信度,或者某種資產的真實價值?依賴於單一的資料源可能導致偏見,而多元化的信源又需要複雜的篩選機制。在現有的網際網路架構下,AI 很難自主地完成這些判斷。

資產與協作的限制

即使 AI 具備強大的能力,它也無法擁有傳統意義上的資產。無法開設銀行帳戶,無法進行支付,更無法簽訂合約或參與組織協作。這使得 AI 在人類社會的經濟體系中處於邊緣地位,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力。

Web3 提供的解決方案

Web3 的出現為上述問題提供了可能的解決路徑。透過區塊鏈技術,AI 可以使用私鑰生成獨立的地址,獲得去中心化的身份標誌。它可以透過挖礦或接受加密貨幣的捐贈來獲取資產。在去中心化的內容平台上,AI 能夠發佈作品,租用去中心化的儲存和算力資源。智能合約的應用,使得 AI 可以參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實現協作與價值交換。

Web3 與 AI 的深度融合

資料所有權是 Web3 的核心理念,但僅憑這一點還不足以吸引大量使用者從 Web2 遷移過來。然而,當我們將 AI 引入其中,情況發生了變化。AI 作為個人助手,需要大量的使用者資料來提供個性化服務。Web3 的去中心化和資料自主權特性,正好滿足了 AI 對資料的需求。

這種融合要求:

  1. 公開資料的共享與所有權明確:所有可公開的資料應當成為公共資源,但其所有權和來源需要清晰標註。
  2. 隱私資料的自主掌控:使用者的隱私資料只儲存在本地設備中,只有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才會披露。
  3. 應用間的無縫交互:透過使用者端,實現不同應用間的資料互通和程式交互。

對 AI 更友好的網際網路,即對人類更友好的網際網路

有人可能會疑惑:建立一個對 AI 友好的網際網路,對人類有什麼益處?事實上,AI 友好的網際網路更符合網際網路最初的開放精神。正如那句名言所說:“在網際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 Web3 強調的正是這種匿名性和身份的自我主權,你的言行定義了你,而非你的外在身份。

終端 AI 的未來展望

隨著終端設備計算能力的提升,小型化的 AI 模型正在崛起。手機等邊緣設備已經能夠運行參數量在 10 億級別的模型,支持即時的語音翻譯、圖片處理等功能。這種發展與 Web3 的理念不謀而合,使用者的資料不再需要上傳到雲端,而是可以在本地完成處理,進一步保護了隱私。

各大廠商也在積極探索終端 AI 的應用,例如智能助理、即時翻譯、個性化推薦等。這些應用的實現,離不開 Web3 提供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和資料主權保障。

結語:共築開放、可信的未來網際網路

從 AI 的視角審視 Web3,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潛力的未來。Web3 不僅為 AI 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也為人類創造了一個更加開放、自由和可信的網際網路環境。隨著技術的不斷融合,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資料自主可控的數字時代正在到來。

--

--

Kordan Ou
Kordan Ou

Written by Kordan Ou

我是 KryptoGO 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一位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和愛好者。我非常熱愛加密金融科技,並一直關注著行業監管的最新發展。如果你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或是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有疑問,歡迎關注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這個迅速發展的領域,了解更多有趣的資訊。更多關於我:https://kordan.me

No responses yet